• 当前位置:
  • 首页 >>
  • “飞线”充电屡禁不止

“飞线”充电屡禁不止

  • 发布时间:2024-03-19
  • 目前,电动自行车已成为我市群众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小区内“飞线”充电乱象层出不穷,成为了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近日,市民李先生在市网络问政平台留言,其居住的小区有部分业主从楼上私拉电线到楼下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存在安全隐患。

    李先生所反映的问题并非个例,市网络问政平台也接到过类似的留言。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访我市多个老旧小区,发现“飞线”充电现象颇为普遍。

      “飞线”充电屡见不鲜

    2月21日,记者走访发现,中心城区多个小区均存在“飞线”充电现象。

    当天,记者来到港北区贵城街道湖畔人家小区,发现几乎每栋楼的外墙上、单元门口、一楼居民阳台防护网等处,都悬挂着一根根从楼上“飞”下来的电线,其中从四楼“飞”下的电线长度有10多米,有的“飞线”还悬挂在燃气管道上。

    “我们小区建有4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可同时供184辆电动自行车充电,但小区共有800多户居民,现有的充电设备远远无法满足大家的充电需求。”该小区业主杨女士告诉记者,小区自救服务小组在巡逻期间,曾多次劝导居民不要“飞线”充电,但部分居民依旧我行我素。“去年,我们小区有业主私自拉线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发生了爆炸,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杨女士忧心忡忡地说,小区建有电动自行车充电棚,但未建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有业主冒险从楼上“飞线”给新能源汽车充电,这无疑是给小区居民埋下了一枚“定时炸弹”,若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期间发生燃爆,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港北区的机械厂小区、丽桐园小区、丰宝小区、国际新城小区等住宅小区,“飞线”充电的现象很常见。在机械厂小区,每栋楼前均停放有多辆电动自行车,一根根电线从楼上“飞”下来,更有甚者,部分“飞线”由多个插排连接而成,而且“飞线”和插排经长期的风吹日晒已出现老化现象。在港宝街的丽桐园、康雅园、廊景园等小区,则有不少居民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梯出口处,从楼上“飞线”充电,电线、插座的类型五花八门,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今年2月18日,国际新城小区发生一起电动自行车充电着火事件。按理来说,大家应吸取深刻教训,意识到“飞线”充电的危险性。2月21日,记者在该小区仍看到“飞线”充电现象。该小区居民反映,几乎每栋楼下都有居民从楼上拉线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小区物业管理员多次上门劝说也没用。

      集中充电设施利用率不高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港北区的湖畔人家小区、机械厂小区、广西第六地质队小区等小区都安装了集中充电设施,但利用率较低。大家为什么不愿意使用现有的充电设施呢?接受采访的居民表示,一是比较麻烦,二是收费偏贵。

    在机械厂小区,记者采访了一名“飞线”充电的业主。他是从5楼“飞线”到1楼,然后将电源插排缠绕在1楼业主的阳台防护网上。当记者询问其是否了解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的安全隐患时,他不耐烦地说:“小区集中充电区离我住的楼房太远,也没有空余充电位,而且扫码充电也麻烦。”

    在机械厂小区,记者看到集中充电区无人使用充电桩充电,却停满了车,有居民则将“飞线”绕过充电桩给自家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该小区居民张女士说:“我们小区充电桩收费挺高的,充电4小时收费3元,功率大点的电动自行车得花6元才能充满,每周充3次,一辆电动自行车一个月下来就得花72元。如果家中有几辆电动自行车,每月得花费几百元。充自己家的电,能节省不少钱。”

    还有居民认为“套餐式”的计费方式不合理。让港宝街丽桐园小区的王女士心里不舒服的是,其购买了6元充电8个小时的套餐,但其电动自行车只需6个小时就充满电了,剩下的2个小时白白浪费了。

    湖畔人家小区自救服务小组组长杜正严告诉记者,老旧小区因空间限制、充电桩数量有限、充电费用偏高等原因,导致了“飞线”充电现象屡禁不止。该小区虽建有充电棚,但由于居民安全意识不强、停车位不足、距离较远等问题,充电车棚变成了普通停车棚,部分居民把长期闲置的各种车辆停放在此。小区自救服务小组为了保障业主充电需求,定期对车棚内“僵尸车”进行清理。然而,每当发出清理通知,“僵尸车”或焕然一新,或被挪出后又重返车棚,导致小区集中充电车棚利用率下降。

      相关部门督促限期整改

    就“飞线”充电存在的安全隐患,记者采访了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人员。据介绍,“飞线”经过风吹日晒,绝缘体老化会导致漏电和短路,尤其雨天风险更大。此外,临时拉的充电装置不具备定时充电、自动断电、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漏电保护等功能,过度充电容易导致电瓶起火或发生爆炸。部分“飞线”是“麻花线”,这种电线芯很细,温度稍高就容易起火燃烧。

    那老旧小区充电问题怎么解决?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为规范电动车的充电行为,2018年以来,相关部门印发了《贵港市物价局关于贵港市电动汽车充电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贵价费〔2018〕15号)》《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贵港市物业住宅小区管理办法的通知》《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贵港市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对充电设施的建设标准和车主规范停车、充电等均作出相应要求。相关文件明确规定电动车充电时,不得违反安全用电要求,否则消防救援机构可依照相关法律对违规者进行处罚。

    港北区消防救援大队监督员王瑞说,针对住宅区“飞线”充电乱象,他们一方面积极宣传引导居民规范停车充电,并加大巡查力度,常态化开展“飞线”充电专项整治;另一方面,督促物业公司在原有基础上增设更多符合消防标准的充电桩,鼓励居民去自助集中式充电站充电。

    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乱拉线充电是普遍存在的难题,消防部门多次联合相关部门、街道办整治“飞线”充电乱象,对存在问题的小区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同时要求各小区张贴告示、发布通知,告知业主停止“飞线”充电违规行为。消防联合执法人员在复查期间发现有业主仍存在“飞线”充电的违规行为,会耐心劝说业主纠正“飞线”行为。对拒不整改的“飞线”业主,执法人员将进行剪线处理。据统计,今年以来,联合执法人员共剪断“飞线”270余条,劝导收回“飞线”430余条。

      多方合力解决问题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各个社区网格员都定期巡查小区内“飞线”充电的情况,及时劝告和制止“飞线”充电行为。但老旧小区想要彻底解决“飞线”充电问题并不容易。

    “在小区管理的过程中,电动自行车的停放秩序和充电问题确实是重点和难点问题。”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会长杨丽明说,“从物业的角度说,要做的是疏堵结合。”杨丽明建议,物业一方面要加强小区的管理,引导居民规范停车;另一方面,可以在每栋楼下、门厅内放置绿植等装饰物,既美观又可阻止电动自行车在此随意停放充电。同时,物业服务企业要加强小区消防安全宣传和检查,对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业主及时予以劝导,对屡教不改的要及时上报有关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当然,不能仅依靠物业一方的努力,业主也要自觉地按照规定把车辆停放在安全的充电点。”在杨丽明看来,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乱拉线充电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应根据每个小区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杨丽明认为,应由街道办、社区牵头,相关部门指导,业委会、业主代表和物业一起商量解决方案,各级各有关部门和物业服务企业要切实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多方积极沟通、通力协作,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信息来源:贵港日报  作者: 姜佳坤

  • 版权所有:贵港日报社 贵港市网信办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技术支持:贵港新闻网管理中心
  • 桂ICP备1200372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0820090001     贵公网安备4508020014号